隆尧县东河村党支部书记、宏建泡沫厂董事长董群华
文/周艳超
编者按: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传承千古万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隆尧县东河村党支部书记、宏建泡沫厂董事长董群华的带领下,以孝道文化凝聚民心,以民心促进共同富裕,倾情打造冀南孝道文化第一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弘扬孝道文化、引领农村新风的鲜活范例。
盛夏时节,走进隆尧县隆尧镇东河村,迎面一条“东河孝行村”的横幅让人感到一股清新的气息。从弘扬孝道的文化墙,到鳞次栉比的栋栋小楼;从行色匆匆上下班的年轻人,到其乐融融话家常的老年人,处处让人感受到文明、和谐、发展的农村新气息新风尚。一位85岁的老阿姨拉着笔者的手说:“我们赶上了社会主义的好时候,我们赶上了共产党的好政策,我们遇到了年轻有为孝顺的好干部。我现在每天喝牛奶,都是干部领着大家赚了钱给我们免费送的。头发长了,村里让理发店到家里来剪。我想都没想过会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你们忙着,我打牌去喽。”
村党支部书记董群华告诉我们:如今在东河村,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尊老爱幼的感人故事,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致富项目。争做全国孝道文化文明村,走“家家是股东、人人是股民”的共同富裕之路,正成为东河村人共同追求的新目标。
志存高远 以孝凝心熔铸新农村发展之魂
位于隆尧县城西南的东河村,是个有着496户、2200多口人的村庄。2007年,36岁的董群华担任了东河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最朴素的一个想法,就是让乡亲们富裕起来。从此,他把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奋斗目标,在探索中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新农村富民之路。
都说人心齐、土变金,而如何凝聚全村人心,把一盘“散沙”捏成拳,成为摆在董群华和村两委一班人的当务之急。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家底和村民奔小康的殷切期盼,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和村民代表多次走出去参观考察,多次把专家学者请进来把脉指导,多次和老党员谈心交流,多次召开各种会议解放思想、谋划发展,力求走出一条东河富民强村发展之路。
当时,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东河村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老人比例逐年增大。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村民思想呈现出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董群华认为,做事先做人,做人先修德,要把全村人心凝聚在一起,必须要有一股精气神。在争论探索中,一条符合自身实际而又有自身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新路逐渐明晰:用孝道文化凝聚民心,用民心促进共同富裕。
俗语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董群华说:发展新农村,首先要打造村发展之魂。我们打造村孝道文化这个大平台,就是要在全村形成文明、和谐之风,熔铸东河发展之魂,夯实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基础。
春华秋实,后来东河村和谐文明发展的现实雄辩地证明了董群华的这一理念。2010年,作为冀南孝道文化第一村的发起人,董群华被授予邢台市劳动模范称号,并被推选为隆尧县政协委员。
脚踏实地 以孝养德夯实文明村创建之基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董群华在全村大讲特讲孝道文化,带领东河村把“孝道”传统道德文化融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重建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提高了村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为让“孝道”文化深入村民之心,东河村利用每天早晚饭的时间播出《弟子规》、《百寿篇》等传统道德文化名篇和传统民族音乐,让群众在茶余饭后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道德教育。该村还抓住农闲时节举办“孝行天下”讲座,组织父母带领孩子、子女陪伴老人等走进“孝行天下”课堂。村委会还把《弟子规》印成小册子,全村496户,每户发放一本,并创建了“孝道文化墙”,让群众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
为让“孝道”文化落地生根,东河村聘请传统道德文化专家教授,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弘扬“孝道”文化,让群众感知“孝道”文化对当今农村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此外,该村还举办父母、子女面对面心理感应会,激励教化人们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企业和谐,提升人们的幸福感。配合“孝行文化”活动,村里还成立秧歌队、军乐队,每年春节组织戏班到村里演出弘扬传统文化剧目。同时,董群华带领村干部、党员带头捐款为村修街、解决吃水等难题,组织村民自觉为村困难户出钱出力。从2009年开始,免费为村80岁以上老人送鲜奶,定期为老人理发。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孝道文化的大氛围下,全村村民争做孝敬老人楷模已蔚然成风。儿子、儿媳出去学习按摩技术,回来定时为老人洗头洗脚、剪指甲、按摩;出外打工不能在家照顾老人,就安排村饭店定时做好菜送到老人身边;村里雷氏三弟兄家有90岁的老母亲,弟兄三个争着抢着孝敬老人;刘云格家有60岁的婆婆和80多岁的婆婆母亲。平日里,不管自己多忙,她每天早早起来,把热腾腾的鸡蛋端到老人们面前,并把老人居住的屋里收拾干净后才去忙自己的活……。
眼瞅着东河村面貌日新月异:子女孝顺、尊老爱幼蔚然成风,邻里互帮互让,民风淳朴忠厚,董群华心里一天比一天踏实,引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路也越走越宽。
运筹帷幄 以孝治企引领众乡亲致富之路
在不断丰富孝道文化内涵的同时,董群华又开始和两委班子、村里党员和村民代表商议一个新的课题:如何让全村群众的腰包都鼓起来,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梦想。
董群华说,东河村在发展村经济上和其他村比没有什么特殊优势,唯一的优势就是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精神文明强大向心力,这是村发展经济最为宝贵、最为重要的因素。
在东河村,带头致富,先富带后富,正在成为全村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该村抓住机遇上经济,优先培育全村致富带头人,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然后带领全村共同富裕。带头,从村支部书记做起,从村两委班子做起,从村党员做起,从村民代表和村里能人做起。2009年,董群华带头建起宏建泡沫厂和混凝土搅拌站厂。同年,农贸市场建成,村民李敬卯等争先承包。紧随其后,党员李振铎建起振兴铸造厂,村民代表雷爱国建起木雕厂。仅几年时间,该村就相继建起15家企业,农贸市场入驻商户300家、流动商户1100多家,成为全县最大的农贸市场。
在带领一部分人富起来的同时,董群华鼓励村民有大钱的上项目当老板,钱少的入股当股东,做股民,“家家是股东、人人做股民”,全力推进共同富裕的步伐。到目前,全村有130多户入股本村企业,并先后分到丰厚的股金。
在交谈中,笔者问董群华:凭您的年龄和头脑,完全可以到石家庄或者北京做一番大事业,怎么选择了在村里建厂?他非常朴实地回答道:的确可以和别人一样去城里发展,买房过上安逸的生活。可我就是村里人,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在我办的泡沫厂,每逢母亲节要求每个职工给母亲买不低于100元的礼物,表达孝心,回来企业报销。在我们村,如果员工在家不孝顺,村里任何一家企业都不接收。
同董群华一样,东河村村委会主任李云峰在县城有门市、有楼房。在董群华的“游说”下,他把门市承包出去,回村里创办企业,过上了“苦日子”。村里道路不好,乡亲们走过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里水管老化,常年失修,70多岁的老人也要到很远的地方拉水吃。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心改变村里面貌。修路之初,没有资金,干部们就自己带头掏腰包。办企业,干部们先出去借钱化缘。建农贸市场没资金,乡亲们面对征地有所怀疑。董群华和班子成员一起以孝道文化说服人,以实际行动打动人。董群华说,路畅了,水通了,商户来了,租金有了,年轻人就业了,老年人老有所养了,怀疑自然破解了。在村民大会分红的前两天,有人问董群华:你有能力挣那么多钱,还做这些干啥?他说,乡亲们是股东,我也按股分成,到俺媳妇手里的钱才真的是我家的,其他一切都是集体的。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笔者问董群华:企业赚钱了,市场红火了,百姓安居乐业了,孝道文化蔚然成风了,你们班子也该清闲了吧?几位村里的带头人异口同声地说:事还多着哩!村主任说,这两天我们都是凌晨三四点才睡。据了解,东河村正在谋划建设一个高标准的养老院、建设高标准采摘园、扩大农贸市场建设……
对此,我们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