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健生
冀商文化是构成中华大文化的一个支脉,为了便于大家不断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冀商文化的研究,现就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谈点个人看法,仅供研酌。
一、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大文化
研究文化,首先应弄清文化的内涵。文化,宽泛的定义,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狭窄一点的定义,应包括知识、宗教、信仰、艺术、哲学等。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传统社会的文化,即1911年清朝帝制结束以前的社会文化。而文化传统则是传统文化背后的文化精神和思想信仰等。
中华文化的源。在距今大约一万年开始的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延续了五六千年之久,到距今4000年左右结束),是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先民们由蒙昧走向文明的过渡阶段。其标志是陶器制造的开始,农业的出现,居民村落的普及,氏族制度的形成等。新石器时代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现已发现的新石器早期的“裴李岗文化”(河南新郑,在距今10000~7000年之间),中期的“仰韶文化”(河南渑池县,距今7000~5000年之间),晚期的“龙山文化”(河南洛阳及伊洛流域,距今5000~4000年之间)等,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
中华文化的根。就是商文化。在奴隶制的夏商两朝和由奴隶制向封建领主制社会转变的周朝,黄河流域是先民们生活繁衍、耕作开发最早的一个区域。所以,黄河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特别是河南,曾是夏商周时期全国的中心。在商代,先民们创造了甲骨文,可以说商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母亲。
中华文化的构成。中华文化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大文化,它包括不同的地域文化,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秦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南粤文化等;包括不同的行业文化,如农耕文化、商贸文化、军旅文化、市井文化、宫廷文化、民俗文化;还包括不同信仰方面的儒家文化、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等等。有的学者认为,中华文化也是两河流域的文化。黄河文化是它的一元,长江文化是它的另一元。黄河文化是黄土地文化,也是内陆文化。而长江文化已经不完全是内陆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有海洋文化的一些特点。总之,中华文化是多元繁荣的文化,其内容涵盖广泛,博大精深,堪称人类文明的瑰宝。因此,在世人日益重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今天,在各地争抢名胜遗址,炒作名人故里的浮躁风气下,无论哪个地方自诩为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都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它充其量只是构成中华大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支脉,只能说是发祥地之一,但绝不应将“之一”夸大说成是“唯一”。
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黄金时期。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黄金时期,其主要特点和标志:一是有创新而颇具重大影响的新理论;二是有传世的精品力作;三是有领先世界的重大科技发明成果;四是有一批深负重望的名家和大师级的代表人物;五是文化发展繁荣的成果推动了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三个黄金时期是:
第一个黄金时期是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突出的是哲学思想的复兴。在春秋战国时期的500多年中,涌现出诸子百家,群星灿烂,交相辉映。如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孔子、孟子和荀子,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庄子和墨子,法家思想的代表李悝、商鞅和韩非。还有诗人屈原和名医扁鹊等一大批杰出人物,以及文学名著《诗经》、《楚辞》等,都为那个时期增辉添彩。思想和理论的不断创新,积累起了巨大的文明能量,并在秦汉两朝得到释放。
第二个黄金时期是魏晋南北朝的六朝时期。突出的是文化思想理论的复兴。六朝时期的360年中,“五胡乱华”,使中原文化同北方游牧民族文化进行碰撞融合,再加上印度文化的引进,在文化大融合中出现了一大批“才人”与世家,并留下了不朽的传世之作。如:阮籍、稽康的《无君论》,曹氏父子创立的“建安文学”,刘勰的《文心雕龙》,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灵运,田园诗派的代表陶渊明,大画家顾恺之,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祖冲之的圆周率,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等,不胜枚举。他们在各自的领域,皆创造出全新的文化思想、艺术风格及科学成就。大同的云冈石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和敦煌的莫高窟的开凿也始于这个时期。这个时期积累的文明能量与软实力,在隋唐及五代得到释放。
第三个黄金时期是两宋时期。从公元960年到1279年,长达320年。突出表现在思想、文化、经济、科技等诸多方面,特别是把中华思想推向了一个高峰。宋代产生了理学。当时,最有名的是四大家:濂(周敦颐,湖南人,因其家前面有一条溪水叫濂溪,所以他的学派称作濂学)、洛(程颢、程颐,河南洛阳人,故称洛学)、关(张载是陕西人,他的学派叫关学)、闽(朱熹出生于福建龙溪,故称闽学)。濂、洛、关、闽四大家不仅继承了儒家思想,又吸收了佛教和禅宗的思想,还吸收了道家和道教的思想。因而,宋代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思想大汇流。此外,还有王安石变法,散文大家欧阳修,词坛名家柳永、范仲淹,散文、诗词俱佳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书法大家蔡襄、黄庭坚、米芾等,科学技术上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发明,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科技发展的高峰。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封建王朝:政治上腐败,军事上软弱,而城市繁荣,经济相对发达,文化艺术高度发展。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繁荣景象。两宋形成的软实力,在元、明、清时期得到释放,从公元1279年到1911年(清帝退位)长达630年。文明能量释放的结果,出现了统一、富强、稳定的社会生活。
总之,中华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特点,唐诗宋词汉文章,各领风骚铸辉煌。
二、充分发挥文化的教化育人功能,大力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
文化引领前进方向。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文明是与文化相伴而生,愚昧是与落后结伴而行的。文化是走向文明、富强和幸福的必经之途。一个国家或民族,其成员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其发展的兴衰强弱。因此,世界上各个国家无不重视文化建设,并将其作为富民兴邦的战略举措。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华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的新觉醒、理论创造的新成果、文化建设的新成就去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并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最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决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中央的这一重大决定,就必须全面而又深刻地理解中央关于文化发展的战略,正确而又恰当地研究处理好发展文化事业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关系。不能把文化建设等同于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等同于文化商品,文化成效等同于经济效益,将文化发展一拥而上地去搞产业化,争相打造什么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有牺牲生态环境追求经济发展的教训,再也不能以牺牲文化价值去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要清醒地看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承载着民族的思想、智慧、价值和追求。加强文化建设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这是事关经济发展、事关社会稳定、事关社会和谐的头等大事,也是最大的社会效益,而不应单纯地去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抓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文化事业的建设。作为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力推精品力作,培养人才队伍,树立文化权威等等。这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不应推给社会或企业去办。发展文化产业,应按经济规律办事,选准项目,实行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当前应注意研究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将发展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很好地结合,使之真正形成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
文化有教化育人功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令人振奋和自豪。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为广大群众所深恶痛绝的丑恶现象。如市场上商品的假冒伪劣,高等学府的论文抄袭,科研单位的成果造假,食品药品的生命损害,文物收藏界的良心缺失,以及政治生态领域里的浮躁之风、假话之风、吹拍阿谀之风等等。这些消极腐败现象虽然不是主流,但其危害甚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我认为上述这些腐败现象从根本上讲,是受利益驱动造成的,都是金钱惹的祸。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强化行政的监督管理力度和彻查严惩是不够的,虽然“能奏一时之效”,但“未竞根本之功”。要治本,只有用文化的方式去整合群体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发挥文化的教化育人功能和塑造力、凝聚力、推动力、创新力等独特作用,使人们在文化的浸润中提高素质,规范行为,升华境界,提升人格,从而稳定、和谐整个社会。
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抓好文化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水平,要比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困难得多,复杂得多。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继承创新,与时俱进,努力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要研究河北地方文化。河北古称燕赵。燕赵大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积淀丰厚,人杰地灵,文化灿烂。燕赵文化作为一个区域性文化,它同齐鲁文化、荆楚文化、三秦文化、巴蜀文化等,是构成中华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之燕赵同为战国七雄之列,疆域辽阔,毗邻而居,习俗相近,具有共同的文化区域特征。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就有以下两点:
其一,勇武任侠、慷慨悲歌。
一曲“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千古绝唱,彰显了勇武任侠、慷慨悲歌的燕赵风骨。当然,荆轲的侠义之气,是有历史局限性的,但其重信守诺,舍生忘死,刚烈悲壮的风骨是值得称道的。在今天看来,勇武任侠、重信守诺的人文精神,已成为了燕赵文化的遗传基因,其内涵就是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不屈不挠的风骨,诚信守诺、不欺其志的品德。
其二,宽厚包容,敦厚诚实。
燕赵处于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之地。早在战国时期,长城内外就胡汉杂糅。此后,历朝历代的大量移民,使燕赵成为了民族大融合之地。在长期以来血缘与文化的融合中,燕赵人文精神形成了宽厚包容、敦厚诚实的特性。
在燕赵文化中赵文化更为厚重。赵国自赵武灵王实施“胡服骑射”改革之后,国家强盛,兵强马壮,是当时能够与强秦抗争的强国,所以赵文化留传下来的东西比较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成语典故。邯郸是全国著名的成语典故之乡。据说现已收集到的成语就有二三百条之多。成语典故在赵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标志性意义,充分体现了古赵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在邯郸工作时,曾就赵文化的精髓进行过一些粗浅的研究和思考。我认为赵文化作为燕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髓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胡服骑射”,开改革之先;二是“负荆请罪”,兴团结之风;三是“奉公守法”,立治国之道;四是“开源节流”,定兴邦之策;五是“毛遂自荐”,倡用人之典;六是“一言九鼎”,明诚信之理,等等。这些成语至今仍富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它不仅是燕赵文化乃至中华文化植根的沃土,也是古赵文化留给子孙后代的瑰宝和财富,应倍加珍惜。因此,我在邯郸工作时,积极倡导并亲自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建成了“邯郸成语典故苑”,现已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保持繁荣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在国内外有一个共同现象曾引起我的关注和深思,就是历史上曾经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古代中国、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等四大文明古国,昔日文化灿烂,民富国强,为世界所瞩目;而今,这四个国家却都是发展中国家,没有一个是世界强国。国际上如此,在国内亦然。大家所熟知的曾经为中华文化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黄河流域的陕、晋、豫、冀等四个文化大省,而今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没有一个能进入全国经济强省之列。原因何在?深入思考,始得其解。我认为,无论是四大文明古国还是四个文化大省,如今辉煌不再,其共同的症结就在于,它们在创造了辉煌、取得了成功、领先他人之后,自我陶醉,安于现状,固步自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看不起别人,不思进取,未能与时俱进所致。所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历史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不断丰富先进文化的时代内涵,形成推进更好更快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
要抓好主流文化建设。文化传统有“大传统”和“小传统”之分。“大传统”指的是社会主流文化。“小传统”主要是指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民俗、民艺等。要抓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就必须准确把握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时代内涵。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主流文化是体现民族素质最鲜明的标志,也是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实践表明,如果一个民族的主流文化没有建立起来,这个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就差,社会稳定与和谐就成问题,国家就会象一盘散沙,甚至四分五裂,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必须一以贯之地抓好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建设。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丰富内涵,我认为主要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国学,四大发明,“和”文化,“阴、阳”两极的宇宙观,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的伦理观等等,其精华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二是灿烂的革命文化。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双百方针”、抗震救灾精神等等。三是世界人类文明进步的共同成果。各级领导应把加强主流文化建设摆上议程,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主流文化逐步占领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
当前,随着文化发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各种文化形态纷繁复杂,不同文化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必须自觉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确保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更好地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系河北省原副省长,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河北省冀商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