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下冀商网

冀商史话
清末民初冀州人域外经商
发布日期:2014/4/30 12:09:10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张隆

 

    冀州具有经商传统,历史商业氛围浓厚。据民国12年(1923年)《冀县新乡土志》载,冀州人“在外经商者颇多,近者京、津、保,远者江苏、奉天、库伦,几乎全国二十二个省,无一处无冀人行踪”。众多商人去域外经商过程中,产生一些著名店铺,形成多处的经商“冀州帮”,出现一些商界名门望族和经商“专业村”。

 

    著名店铺

 

    著名店铺当属北京全聚德烤鸭店和天津曹记驴肉店。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由闫家寨村人(另一说是杨家寨人)杨寿山创建。杨寿山,字“全仁”,十几岁时家乡遭灾,去北京谋生。经过数年拼打,于1864年盘下了肉市胡同一家“德聚全”杂货铺。杨把原字号颠倒过来,改为“全聚德”,暗含他“全仁”之“字”,取“以全聚德,财源茂盛”之意。全聚德开始是制作焖炉烤鸭,后受到挂炉烤乳猪的启发,改为挂炉烤鸭,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烤制工艺、原料、调料等。其制作的烤鸭外皮呈红褐色,通体一色、肉质鲜美、外焦里嫩、风味独特,倍受中外顾客青睐,被誉为“中国一绝”。曾有几十个国家元首与贵宾到“全聚德”品尝烤鸭,由此全聚德烤鸭也成为北京市乃至中国标志性美味佳肴。现在的“北京全聚德”由杨寿山第五代传人杨宗满执掌。

 

    曹记驴肉店由曹氏创办。曹氏祖籍魏西王家庄,祖传烹制驴肉。所制驴肉味道鲜美,老幼皆宜,被称为“曹记驴肉”。“曹记驴肉”第三代传人曹建功,排行第二,人称曹二顺,迁居官道李村。官道李村是集贸镇,曹建功吸取众家之长,改进祖传配方,使驴肉更加香味醇厚,且除寒凉、益身体。民国年间,曹建功让次子曹福堂和三子曹立海去天津经营驴肉。

 

    到津之初,曹家兄弟在天津北马路大生祥百货店门前摆摊经营。14年后,兄弟二人买下大生祥百货店的一间门面,定字号为“冀州曹记驴肉”,后又在东门里开了一家“冀州荣祥曹记饭店”(俗称冀州馆)。曹记驴肉风味独特,常年顾客满门,很快誉满津市。

 

    曹家第五代传人曹周信,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天津中立园饭店亲自制作“曹记驴肉”,更使之享誉津门。著名表演艺术家裘盛戎、荀慧生、李少春,天津的一些党政界领导,如张淮三、李耕涛、王笑一等人经常光顾这里。据店主言,刘少奇和王光美也在来津闲暇之余去品尝“曹记驴肉”。1983年,“曹记驴肉”被收进《天津名吃》《中国名吃大辞典》等书中。198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在视察天津食品一条街时品尝“曹记驴肉”,赞不绝口。同年,著名画家黄胄食后当场画驴,并幽默地在画上题字“曹记驴肉,刀下留情。”如今,曹周信的长子曹中杰和次子曹中锋继承“曹记驴肉”制作技艺,使之继续发扬光大。

 

    商界“冀州帮”

 

    冀州人在域外经商形成的“冀州帮”主要在天津、保定、北京等市,其中以天津为最。

 

    民国初年,冀州人在天津做生意的越来越多,逐渐形成“银行帮”、“五金帮”、“杂货帮”等几大群体,被统称“冀州帮”。冀州人大都居住在“东北角”、“聂公(聂士诚)祠”、“候家后”、“三条石”等地。据民国十九年冀县张庆闻攥文、胡宗照书丹的“冀县公署義莹碑记”记述,到天津来的冀县人“合军政学工商各界盖数万人笃”。“同乡张君秉乾,王君桐山”等数十人“倡议筹资千余购河北红桥拖西频滏地十三亩八分七厘”为冀县来津人士亡故者墓地。由此可见冀州在津人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冀州人与天津本地人,按年龄长幼排辈份,和睦相处,互相帮衬,并将冀州地方的文化、风俗和习惯融入天津,形成冀州特色,于是冀州人在津聚居地被称为“天津卫里小冀州”。

 

    保定形成“冀州帮”缘于保定的布线业。冀州历来盛产棉花,清末民初冀州商人凭棉花优势去保定所属各县租地建厂,开拓布线业。在高阳开办天庆丰、天庆丰仁记、天庆福、天庆全、天庆德、天庆柱、天庆合、庆顺合等八家布线商号,被誉为高阳“八大天”。民国国14年(1925年),冀县商人与南宫、新河、枣强等6县商人联合组成保定八大会商之一“冀州会馆”,引领保定布线业。民国20年(1931年)成立的保定市布线业同业公会中,有冀县人为执办。民国24年(1935年)3月年,此会首次改选,各商号代表共86人,其中冀县籍商人占37人,为代表人数的43%。通过选举产生布线业同业公会核心组织15人,冀县籍商人占12人,而且冀县籍刘博文当选为公会主席。保定遂逐渐成为众多冀州商人集居之地,形成“冀州帮”。

 

    在北京形成的商界冀州帮派,主要在古玩、古书界。冀州人在北京琉璃厂经营古玩、古书的店铺多,名人多。据冀县人孙殿起所著“琉璃厂小志”载,清末民初北京琉璃厂有古玩、古书等店铺168家,其中冀县及过去冀州所属县的店铺就达82家,具有文物鉴赏家称号人士达20多位。如开创修复古铜器先河并形成流派的张泰恩,为国家捐献二千余件文物的古瓷器鉴赏大师孙瀛洲,书画鉴赏大师刘九庵、刘光启,版本学家孙殿起、雷梦水、郭纪森等均为一代文化大家,影响甚远。

 

    商界名门望族

 

    冀州去域外经商致富者甚多,其中声名显赫的是羡氏和巩氏家族。羡家庄羡氏家族,在清朝道光末年的1850年至民国33年(1944年)近百年中是国内巨富商贾。羡氏家族羡希三,字继品,清末州学廪贡生,侯造训导,被朝廷赏五品花翎,可见其在商界地位之高,影响之深。在兴盛时期,羡家在南宫县城开设总商号14家,涉及银号、洋布庄、杂货庄、铁货庄、绸缎百货、酱园、玻璃铺、馍馍坊等,仅银号就有庆聚号、洪聚号、六聚号3家。总商号之下在其他地方设有众多分商号。六聚银号、庆聚银号均设分号于天津,庆成恒布庄设分号于天津、济南、上海。分号不仅设于大城市,而且设于县城和大集镇,如锦聚杂货庄设分号于辛集、码头李,丰聚铁货庄设分号于辛集等。其资产之巨据业内人估计,仅天津庆成恒分号布庄资金约有白银2万多两。

 

    羡氏家族关心家乡教育,曾投资2500两白银,建立和资助羡家庄小学。

 

    羡家商业历经百年兴盛不衰,但在1937年日本侵华后破败。1938年南宫商铺总号、济南、上海商铺分号歇业,天津商铺分号挺到1944年倒闭。

 

    另一巨商是巩氏家族。巩氏家族主要在在蒙古经商。清道光20年(1840年),南宫县巩家湾村巩门老妇人携子逃荒到北内漳村落户,后教子巩秉太、巩秉玉外出经商。“二秉”初到北京,夜住破庙,以收破烂为生,后逐渐发展为搞长途贩运。主要是从内地将日用百货贩运到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再从库伦贩回皮毛制品和药材。传至第三代“步”字辈和第四代“堂”字辈时,贩运商品种类发展到“上至绸缎,下至葱蒜”,货品齐全、货量巨大,为一方富商。在库伦设有“福来号”总店,沿途设有众多分号,组建有来回贩运的自家马车驼队。由于巩家分店多,车马驼队沿途随地可住宿于自己分号中,而不需住旅店。曾有顺口溜说“北到库伦二千八,从不住店光住家”。

 

    巩氏家族在蒙古经商主要与俄国搞贸易,为此专聘外语教员,开设外语课堂,为员工讲授外语。也正因为如此,约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巩家贩运业萧条,将资本转入内地。在上海、北京、太原、济宁等地建有福和、福聚、福华、福恒、恒德、恒泰等众多商户。

 

    经商“专业村”

 

    域外经商“专业村”最有名气的是南小寨和缁村。1917年始,南小寨人开始域外经商,逐渐做大做强,设商号于河南、陕西、上海、兰州、成都、汉口等地。南小寨人经商特点是村民都可以自愿入股,商铺统一为“华”字号,这样既可以壮大资本、共同富裕,又可以形成品牌、凝聚村民。小寨村人究竟建有多少域外商户已无可考证,但能够讲出姓名的小寨村任“华字号”商号经理者达30人。人们至今记忆较深的商号有开封的“华丰泰”百货商店,西安及郑州的“华信昌”、“华泰信”百货商店,蚌埠“华盛楼”、“华庚隆”、“华胜雪”百货商店,上海“华丰裕”百货客店等。

 

    淄村人在域外经商又是另一特点,一村乡亲互相提携,繁衍发展,使店铺达60个。所建店铺涉及北京、天津、保定、张家口、济南、济宁、潍坊、芜湖、郑州、漯河、洛阳、开封、南京、许昌、徐州等10余个城市,经营行业有银号、绸缎、布匹、皮货、粮食、煤炭、旅馆、茶叶、烟草、面粉、古玩等等十几个。仅北京就有商铺14家,其中银号7家,分别是珠宝市全聚德、珠宝市聚盛德、大蔡家胡同万义长、廊房三条三聚源、施家胡同同益、协贤庙胡同厚生和敦太永银号等。

 

    除此之外,冀州在域外经商者中,傅秀山是“金鸡”牌鞋油创始人,史东初是“大前门”香烟商标设计者。
在清末民初社会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冀州人敢于外出闯荡,打开一片天地,他们的气魄和智慧很值得后人纪念、尊敬和借鉴。

关于我们 | 冀商动态 | 冀商榜样 | 投资河北 | 冀商论坛 | 冀商史话| 冀商画院| 名企名品
版权所有:天下冀商网    运营:石家庄今视广告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西路698号 手机:18032663797  
电话:0311-87688888转1511 邮箱:txjishang@126.com
冀ICP备14006640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9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