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有关情况。规划紧密衔接国家和河北省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结合河北省制造业基础现状,力求做到具有科学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机统一。规划分为发展基础、总体要求、发展重点、产业空间布局、主要任务、组织保障六个章节。
规划提出,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潜未来产业,推进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转型升级试验区,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坚实支撑。
构建“一核、两极、四带、多集群”发展格局
规划明确主要目标为,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比重稳定提升,基本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良好生态和现代化制造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能力跃升,实现创新能力强、生产效率高、供给品质优、产业结构好、区域更协调、环境更友好的高质量发展,产业基地(园区)和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掌握核心技术的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断涌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迈向更高层次,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制造强省。
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为:聚焦河北省有优势、有基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围绕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发展高潜产业、未来产业,提出了着力构建“4+4+3+N”的产业体系,即做优做强钢铁、装备制造、石化和食品4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应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康复辅助器具3大高潜产业,前瞻布局区块链、太赫兹、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N个未来产业。
规划提出,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部署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总体要求,统筹雄安新区、张家口张北地区“两翼”协调发展,明确区域产业定位,突出产业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建与区域功能定位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产业发展方向相契合的“一核(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发展核心区)、两极(石家庄省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唐山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四带(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海临港产业带、冀中南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冀西北绿色制造产业带)、多集群(一批竞争力强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八项行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深化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智能化改造、推进绿色安全转型、促进服务化延伸,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加速转变。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瞄准重点产业链中的关键短板和技术缺失,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制造业设计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用合作,推动国内外更多创新成果在河北转化和产业化。
实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行动。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健全产业技术基础体系。探索“揭榜挂帅”机制,加快突破产业基础能力的薄弱环节,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加快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统筹推进补短板和锻长板,增强产业链韧性,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努力打造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实施融合发展深化行动。加快智能改造步伐。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网络化协同制造,推动建立完善面向全产业链的大数据资源整合和分析平台。深化两业融合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重点发展柔性定制、共享生产、供应链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布局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电子商务。
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打造创新引领龙头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发展态势好、核心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骨干企业。加快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深入实施产业链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培育打造专注于制造业基础能力建设细分领域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加速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实施绿色制造转型行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创建一批绿色工厂,发展一批绿色园区,打造一批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示范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绿色技术。强化工业节能节水减排。实施工业能效“领跑者”行动,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业化服务能力的市场主体。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尾矿、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培育一批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重点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协同创新行动计划,提升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实施开放合作深化行动。深化京津冀产业协同,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链。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全面落实“三区一基地”定位,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深化跨区域产业合作。围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强与周边地区深层次产业协作、生态共建,推进钢铁、装备制造、能源、医药等产业跨区域合作,探索共建合作园区等模式,共同拓展发展空间。打造国际化高端交流平台,提升制造业对外合作水平。
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推动质量管理创新。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供应链质量水平。强化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结合,争创质量管理典型标杆和企业标准“领跑者”。加快知名品牌培育,打造一批制造业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品牌,创建一批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推动消费转型升级。
实施制造业人才培育行动。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开展京津冀创业导师“河北行”行动计划,推动京津冀人才资质互认,吸引京津高端人才和团队到冀创新创业。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培育众多“河北工匠”。完善人才内生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组建制造业重点产业人才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