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将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产业,实现本地化供货是保持与主机厂战略合作关系,维护并扩大市场配套份额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国际化是凌云集团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在凌云集团总经理李喜增心中,集团发展的路径十分清晰。
目前,凌云集团拥有70余家分子公司,其中中外合资企业26家。上半年,集团销售收入64亿元,合资企业占到一半以上。
“国际化”引领企业走进发展新天地
凌云集团1986年实施军转民,从此,国际化成为转型之后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1987年,凌云集团与澳大利亚IPS公司成立了中国兵器系统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亚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亚大不仅为凌云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更为凌云打开了进军世界的一扇窗。成立合资公司后,在外方资金、技术、品牌的支持和凌云集团的市场战略引领下,凌云集团销售收入连年增长,从1987年到1994年的8年时间内,销售收入从509万元增长到1.14亿元,年平均增长率62%,其中合资公司贡献率近50%。
1995年以来,凌云全面展开合资合作,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丹麦、瑞士、韩国等国家成立了多家合资企业,产品涉及汽车用塑料管路、汽车塑料装饰件、汽车橡胶管路、汽车辊压和冲压件产品以及输送天然气、上下水的管道产品。广泛的合资合作促使公司技术水平突飞猛进,品牌优势日益明显,汽车金属、非金属零部件和市政管道产品都以出色的技术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占据了国内绝对市场。汽车零部件产品成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神龙汽车、北京奔驰、长安、长城等众多主机厂的重要合作伙伴,出口额也连年增加。
2003年8月15日,凌云股份6800万A股在上海交易所鸣锣开市,成为兵器集团首批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
“凯毅德”为企业赢得国际竞争优势
2012年3月,凌云集团收购德国凯毅德车锁公司股权,同年9月完成了股权交割。至此,兵器集团第一家收购海外公司完美收官,这也是凌云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融入全球经济生产网络,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坚实、最成功的一步,使“百亿凌云”梦想提前两年实现,并迅速跻身全国汽车行业30强。并购之后,凯毅德70多家分子公司遍布全国27个省市区以及德国、捷克、墨西哥和美国、俄罗斯等国家。
凌云集团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不单纯追求规模和可观的利润,坚持“走出去”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引进来”,就是不断地进行产业整合,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收购德国凯毅德公司使凌云集团汽车零部件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并获得了车锁领域的高端技术和高端客户,为凌云集团初步赢得了国际竞争优势,也为凌云集团进一步获取、支配海外资源,实施新的并购,积累了经验、搭建了平台,对凌云集团的主营业务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也为凌云集团的创新发展蓄积了后发优势。2012年9月完成收购德国凯毅德公司后,通过有效管控,实现了凯毅德公司的平稳过渡和快速发展。凯毅德公司201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5亿元,同比增长7.37%,2015年上半年(排除汇率影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14%,利润同比增长了88%,效益大大高于规模增长。
“瓦达沙夫”助力凌云跃上新高度
收购凯毅德之后,凯毅德公司和凌云集团的互补优势逐渐显现。凌云集团借助凯毅德公司平台,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开拓国际高端市场。利用凯毅德公司的平台,凌云集团参加了在德国大众总部举行的德国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展览会,走访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总部。凌云汽车管路产品借助凯毅德平台,市场开发阵地前移,建立了直接同德国大众总部研发部门沟通机制,在大众全球平台上实现与大众同步设计与开发。凯毅德公司借力凌云集团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影响力,开拓中国及日韩汽车市场,凌云集团利用与国内主机厂良好的合作关系,带领凯毅德公司走访了北京现代、北京奔驰、北京长安和长安福特等汽车公司,为凯毅德公司开辟中国及日韩汽车市场创造了条件。
凌云集团没有满足于凯毅德的成功,目前他们利用凯毅德公司资源和平台,已经与德国瓦达沙夫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并即将完成交割程序。收购瓦达沙夫公司将进一步弥补凌云科技研发的“短板”,为正在推动的凌云高强度、轻量化汽车防撞系统等产品再跳一步,提供国际一流的技术支持。
瓦达沙夫公司是“汽车轻型结构的领先专家”,专业从事汽车结构件辊压成型、拉弯成形等工艺,掌握轻量化材料成型领域专有的研发成果,擅长运用铝质材料加工与成型。瓦达沙夫与凌云在市场、产品和技术上的互补优势明显。对凌云集团来说,瓦达沙夫为大众、保时捷、奥迪、宝马等高端品牌车型配套,正是凌云未来市场开拓的方向,同时瓦达沙夫在收购后将作为凌云海外发展的支点,畅通与宝马等公司的沟通渠道,大幅节约市场开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公司形象;瓦达沙夫公司技术领先,将会加速凌云同类产品的技术提升。
□本报记者 商棠 王渊 通讯员 孙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