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鹏/文
初识申非,是在十几年前,河北某部队的军营,那时他是新闻宣传干部。我和他不在一个部队,1999年,北京军区《战友报》社在师里举办新闻报道培训班,我们有幸结缘相识。申非为人谦和,秉性宽厚,待人真诚,处事大度,不记小恶,有求必应,淡薄功利,能文能武,能书能画,是我们的好兄长、好学长。申非才艺甚高,文章、书画、交友三方均有其才。他文章文采斐然,华章频现;他的书法技艺精深,用笔简洁而不简单,用一种极为平和的、含蓄的线条书写出一种平淡天真的感觉,使人看后,无欲无求;他的画虚空、灵动,无意取巧,却意趣天然。特别是2006年转业到了省直部门后,所交师友或书坛名家或普通书法爱好者,可见其广泛深入,相交均坦诚相见,友善相处,众人无不欣赏感叹其为艺之诚恳与勤勉。他在广泛博采众家之长的同时,技艺也日臻精进。
先说申非的书法艺术。申非11岁在父亲指导下习书,16岁拜在张元洲先生门下。他通临碑帖,汲取各体,于行草书用力最勤。其行草书作品往往一气呵成,气韵生动而不板滞,结体随意而合于严谨,字形、字距与行式的分布开合有度;他的小楷藏头护尾、笔笔中锋,却又安静儒雅,不留痕迹,颇得弘一法师遗韵。观其书,看似稚拙,却具功力;形似萧散,却是爽朗;气脉贯通,线条饱满。他的作品从几年前的稚拙中走向了简约、厚重、自在、率性,多了几份沉着的豪迈、率性的质朴,直追汉唐艺术的大气和雄浑,干干净净中散发着立体的量感和穿透力。他现在主攻章草,并注意吸收秦汉民间书法的精华,看申非的书画作品,我感受到了作品透出质朴的高古之气。
申非之绘画,与他的书法有相似之处,皆显拙朴。与其说是在绘形,不如说是在写意。貌似稚童涂鸦,其内里则蕴含着一种智极则愚的灵性,简约之中,留下了无限的意蕴空间,任观赏者去自由想象。他的画以大写意为主,多无背景,虚出大片空白,溢出画外,与天地相连,人、物置于其间,犹如入大化之境,真元之气聚于一端,可以看出作者心无旁骛、神游八极、率性而为的精神状态,情之所至,笔随心动,意丰而画瘦,神灵而形拙。因此,你可以从绘形、笔墨、色彩等方面,指出千条万条不合规矩之处,甚至可以说他的笔墨等于零。但是,就当代画界而言,笔法工者多如牛毛,却多为形真而意呆,缺乏神韵之灵动,细心品读申非之画,寥寥几笔,却意境高远,没有一种艺术的大精神境界,是难以达到的。
中国传统艺术的书、画、印同为一源。书、画、印三者,书难于画,而印又难于书。书为心画,画即写心,治印则为治心。申非治印相对书画入行较晚。但他追慕秦汉,勤奋刻苦,从临摹古玺汉印入手,如今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从不刻意追求狂怪与张扬,也不追寻当今所谓的潮流,潜心求变,渐渐形成了一种古老中寓新奇、拙朴中见灵巧,动中有静、磅礴大气的艺术效果。其章法,因势生变,参差错落。其字法,以书入印,灵活运用。其刀法,或冲得干脆,或切得浑厚,视创作需要而不拘。写意印风不拘泥于刻板方正,体现的是一种奔放气势,使观者感觉雄浑中具飘逸,古拙中显豪纵。
儒、道、释哲学是书画篆刻家修为的思想基础,而中国传统文化之源是易经。论语有句: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禅师谓:即心即佛。三家所论都是心性修为。易经所谓“厚德载物”,从另一层意义上理解也是说的心性修为。“技进乎道”,可见艺术作品的高下最终取决于艺术家的学养和修为。申非的随笔《学禅笔记》、《论语心得》系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对修身养性持有的独到见解。比如他在《学禅笔记之点亮心灯》里说:“盲者虽然没视力,却可以在黑暗里行走自如。因为他是在用心行走。而没有失去视力的人,却忽视了心的存在,眼与心分离(离心离德),他的眼睛反而成为骗子,误导他走向歧途。可见,真正的黑暗源自不用心。”看到的是理性;“贼偷其菜,他反以德相报,非有佛心者,不可为也。大爱无敌。”看到了大爱;再比如《歪评论语之颜渊》:“非用中正之路,否则不可施行礼,不可通至仁。我心正,谁人敢不正视我呢?我行端,谁人可以说我不是君子呢?做我,拿出我的样子,必能立于世。”看到的是自我正心的铿锵誓言。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语言很质朴,又很深邃。就像对你铺开一幅幅画卷,而人生理念,生命激情和人生感悟尽在其中。申非立品立心,注重修养,不媚俗,不迎合,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身为国家公务人员,在事务繁杂之余,拔冗抽身潜心艺术之外,读书、思索,实属难得。
寂寞与黑夜,伴随着申非一路走来。申非说,他喜欢黑夜,喜欢在黑夜里点燃他手中的烟,听着他最喜欢的摇滚歌手崔健的《一无所有》,用不规则的打字手法敲击着键盘,如同他创作时不规则的思维方式。在一个个寂寞的黑夜里,伴随着申非的是音乐,是烟,是黑暗中电脑显示屏透出的荧光,是哒哒哒的键盘声,还有桌上夫人为他沏好的一杯香茶。
如今书、画、印之外,申非又迷上了烙葫芦画,葫芦上作画比在纸上画画要难得多。纸上画画它是一张平面,画的线条都是平面的,而在葫芦上画,葫芦它是曲线的。在纸上的一张画,要摆到葫芦上面要重新设计,必须根据葫芦的体型进行创作。好在申非天性聪颖,善于钻研,如今“葫芦痴”烙的“葫芦画”也已经小有名气,求者若众。“葫芦有籽不示人,只因飘落在凡尘。圆通灵光具佛性,无言无语已归真。”看来佛道都离不开宝葫芦。
申非原名申飞,改名为非不过是近几年的事,至于为什么要改,过去我是百思不得其解,看了他书写的“返朴归真”条幅后,恍然顿悟。是也?非也?否定过去意为着新的开始,但愿申非的艺术成就在“非”中不断地螺旋式上升。
(申非,河北省景县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