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下冀商网

冀商画院
苏建军:浅论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发布日期:2014/9/15 21:30:28   文章来源:天下冀商网

     中国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其中,中国画、武术、京剧并称为三大“国粹”。中国画更是以国名冠之,这在世界绘画艺术之中可谓“唯之独有”。从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上推算,中国画的形成可能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可谓是阅尽沧桑,源远流长。它更因其独到的审美取向、造型方式、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等,而有别于西方绘画艺术,形成了独具中国和东方特色的绘画艺术,成为世界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由于知识的层次、审美取向的不同,许多人不了解中国画,其认识只停留在:用毛笔、墨汁、颜料在宣纸上画的画上(有些人连这些都不知道)。更有一些学画的人认为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相比,不论从色彩、物象结构、造型上都大为逊色,“似像非像”、“黑黑色乎乎”,不如油画等西方绘画等具有真实感。并不奇怪,这是因为这些人不了解中国画,只能用像与不像和色彩造型是否漂亮、准确来品评中国画。

    实际上,中国画和西方绘画(油画素描等)分属于两大体系。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由于各自的历史发展、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宗教文化的不同,而有着本和质的不同。总的来讲,就是审美取向的不同。从形象地把握上而言,西方绘画注重的是自然中形象结构解剖以及光线色彩,在描绘过程中的科学性与真实感——忠实地再现。我们称之为“再现性艺术”。而中国画注重的是:人类自我在融入自然,认识自然过程中产生的感悟和情感表达,也就是说:中国画注重的是:人的自我内在精神和情感表现。我们称之为“表现性艺术”。

   不错,中国画是用毛笔、墨汁、颜料在宣纸上画的画。但一个老外,一个不懂中国画审美取向和文化意味的老外,即便是用这些工具和材料来画画,画出的绝对不能称之为中国画。那么什么是中国画呢?如果用一段文字来定义,我认为:中国画就是以诗为魂、以线为形,笔为骨,墨为质(状物),融诗、书、画、印为一炉的视觉(造型)艺术。

   我们在欣赏一幅中国画作品是会发现,画面上除了形象(山水,人物,花鸟等)外,往往还有用书法题写的款(大多是与画有关的诗文),在款的最后大都是某某写。为什么不称之为画而称之为写呢?这个“写”字不仅包含着中国画创作过程中的“骨法用笔”,更蕴含着抒写、抒发情感的意思。所以,我们说中国画注重的是“表现”,即写意。写意是指作者借助笔墨语言来描绘主观的“意象”、“意境”、“诗境”。中国画的写意是指画家在艺术创作中,不是如实地照搬自然,也不是以追求精准地再现自然为能事,而是注重在描绘自然之时,将自身融入其中,用心灵去吟咏、描绘心中的自然,达到缘物寄情,物我两忘的过程。“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这是一个现实(客观)的自然与心中的自然(主观),物我相融“物化”的过程。

   诗为心声,画为心境。“以诗为魂”,就是说一幅成功的国画作品,应该是:画中有诗,并将其与“气韵生动”视为等同,作为评价作品的最高标准。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浩浩荡荡、源远流长、一路咏来。不仅形成了巍然壮观的诗的海洋,同时也为中国画的发展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赋”、“比”“兴”缘物寄情;诗、词、曲托物言志,形成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豪放派”、“婉约派”、“花间派”等不同的诗风,也影响派生了中国画的写意、没骨、工笔等不同的画风。画与诗互为表里,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味和审美取向与表现语言。唐王维论述诗与画的关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吴龙翰更提出了:画难画之画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可见,画能描绘出诗的意境,诗能表达画的精神。诗的吟咏有韵律之美,画的运笔落墨有节奏之味;诗有“赋”、“比”“兴”的形象,指示语言,画有意、境、形的表现手段,所以,杜甫有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物之解语;白居易有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无弦之乐;吴道子有了“画龙点睛”的破壁之飞;齐白石有了“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神来之笔。诗情托画意,画意显诗情,诗与画二者结合便能展示美好的情、境,所以诗是中国画的灵魂。

   什么是以线为形、笔为骨、墨为质(状物)呢?中国画的创作过程是一个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物化”过程,即“触景生情”——生意——“借景抒情”——达意的过程。也就是将自然之竹变成“胸有成竹”,再转化为“超然之竹”(画)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笔墨来实现的。

   在中国画中,形象的构成元素为:点、线、面、色,实际上,这些不过是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干或湿线的变化。而这些丰富的变化,无不依赖于笔与墨在纸、绢上的运动和呈现。以线为形,就是用线条造型。笔行线现,“以笔为骨”,不仅是指“骨法用笔”,这是含指了用笔在画面上构成形象的骨架,更蕴含了作者赋予形象的外在和内在的“风骨”。墨因笔显,落墨为格,以墨为质(状物)涵盖了作者运笔落墨,所显现的形象的形状、结构以及精神。石涛云:“墨之溅笔也以灵,笔之运墨也以神 ”。所以,中国画的“笔墨”不是狭义上的笔与墨,而是笔情墨趣所内含的精神。

 

【作者简介】

    苏建军剑君),字宗山、号不禅。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师从著名画家杜炳申等先生,研习书画三十余载。现为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河北分会副会长、兼创研部主任,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林泉山水画研究会会长,北京神州墨韵书画院副院长。

 


 

关于我们 | 冀商动态 | 冀商榜样 | 投资河北 | 冀商论坛 | 冀商史话| 冀商画院| 名企名品
版权所有:天下冀商网    运营:石家庄今视广告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西路698号 手机:18032663797  
电话:0311-87688888转1511 邮箱:txjishang@126.com
冀ICP备14006640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916号